為紀念印順導師一百一十一周年誕辰暨圓寂十一周年,並促進「人間佛教」理念的實踐及「印順學」之研究,5月28、29,一連兩日,台灣玄奘大學宗教與文化學系、關懷生命協會及弘誓文教基金會,共同舉辦2016年「利他主義與菩薩思想」國際學術會議,暨第十四屆「印順導師思想之理論與實踐」兩岸研討會。會議於新竹玄奘大學舉行。
是次會議邀請了來自美國、澳洲、日本、泰國、波蘭及兩岸三地的佛教學者參與。會議分兩天進行,涵蓋三個主題:第一天探討利他主義和菩薩精神。第二天研討印順學專題和人間佛教專題。
利他主義和菩薩精神
研討會於28日早上,在玄奘大學慈雲廳開幕。前華梵大學校長朱建民教授在致詞時表示,這次會議甚為難得,能夠邀請到著名的倫理哲學家Peter Singer教授。朱教授更形容,Peter Singer教授是西方社會的大菩薩。他認為Peter Singer教授的「有效利他主義」(Effective Altruism)和佛法是殊途同歸的,同時必須透過人間佛教的菩薩精神才能成功落實有效利他主義。
甚麼是有效利他主義呢?既是動物權益者,又是素食者的Peter Singer教授解釋說,它是運用理據來抉擇最有效改善社會的哲學和社會運動。教授強調減輕人類的痛苦具重要的價值,他進一步指出,我們應該將這種做法推行到人類以外的動物。
昭慧法師表示,「利他」經常被人視作與「利己」不相容的命題。然而,法師指出:「『己』或『他』,只是相對穩定的個體覺知,所產生的彼此區隔。」如能透過佛教的緣起思想,解構「己」和「他」的自性見,則「利己」與「利他」並非兩組矛盾的概念。
與會的另一位學者,台灣國立中央大學哲學研究所李瑞全教授指出,西方思想強調個人主義,相反,東方思想講求超越個人主義,在這重意義下,利他不成一個問題。他主張生命的「同情共感」是道德的根源,由此引發出無條件地救助他人的義務。
人間佛教和印順學
明天(29日)的討論主題將圍繞「人間佛教」與「印順學」,此二議題之間有所關聯,因為人間佛教的菩薩思想,是印順導師思想的主軸。
昭慧法師於開幕禮中表示,人間佛教也是台灣佛教的主流,譬如慈濟、佛光山以及法鼓山等等都是菩薩行的典型運作,這些不同類型的人間佛教,使得台灣佛教給人耳目一新的感覺。因此之故,有必要定期檢討印順導師的思想、理論以及實踐的效果。
*原文刊載於《佛門網》2016-05-28,https://goo.gl/w62iP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