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Search
文:麥農
Jan 26, 20188 min read
深談淺說三皈依
*這是節錄泉慧老法師於菩提學會的講座開示 佛法僧三寶 學佛第一個入門就是皈依三寶。「三」是數量,少了兩樣或多了一個都不行,剛剛好是「三」:佛、法和僧,這三樣加起來就是三寶,指這三樣東西在這世上都是寶。如果這個世間上沒有這三樣東西,眾生的福就很薄了。...
17 views0 comments
文:麥農
Oct 12, 20176 min read
是甚麼東西令我們不得自由?又有哪些方法可對治?——《雜阿含經會編》選讀(二)
上文提及闡陀比丘雖然已經明白了「三法印」,但是卻不喜歡一切諸行是空的道理。他並非在質疑三法印,而是對這道理感到困惑:假如一切事物都是空的話,那麼現在做善事的這個我,將來是否能得到福報。闡陀比丘向僧團的上座比丘訴說心中的困惑,不過大家都沒能為他解惑。後來,闡陀比丘向阿難尊者請...
14 views0 comments
文:麥農
Sep 23, 20175 min read
既然一切法無我,那麼學佛的這個我又是誰?——《雜阿含經論會編》選讀(一)
《雜阿含經》第二六二經與印順導師的《雜阿含經論會編》四十五經,所講的都是同一部經——《闡陀經》。這部經是佛陀入滅後不久,阿難尊者為闡陀比丘所講述的,其內容是有關佛陀對迦旃延尊者的開示。本文節錄台灣福嚴佛學院講師開仁法師,早前於妙華佛學會舉行的講座內容。講座的節錄內容,將分成...
18 views0 comments
文:麥農
Sep 9, 20177 min read
印順導師的佛陀觀(二):部派、大乘佛教的佛陀觀及印順導師的抉擇
上文圓波法師介紹了古印度的文明發展及流行的思想,而這些思潮可歸納為斷見與常見的二種極端思想。在這樣的氛圍下,釋尊建立實現解脫的中道。本文整理了圓波法師簡述釋尊一生的行誼,介紹部派時期、大乘佛教的佛陀觀,以及印順導師如何在眾多的觀點中作抉擇。 釋尊一生的行誼...
21 views0 comments
文:麥農
Aug 30, 20175 min read
印順導師的佛陀觀(一):古印度文明與佛法的興起
佛教起源於印度,而在流傳過程中,因地區、習俗等等條件的影響,讓佛教呈現出不同的風貌。不同風貌的佛教,不單是形式上的差異,甚至連思想內涵,也有著難以圓融的差別。以佛陀觀為例,不同思想體系的佛教有著截然不同的佛陀觀。本文節錄圓波法師早前在妙華佛學會舉行的「印順導師的佛陀觀」講座...
5 views0 comments
文:麥農|圖:Tim Liu
Jul 12, 20175 min read
紅樓的夢,娑婆的情:記白先勇漫談《紅樓夢》
《紅樓夢》是人們熟悉的名字,卻又是最陌生的經典名著。說它熟悉,是因為大家都聽過它的名字,說它陌生,是因為我們賦予它不同的詮譯。魯迅說過:「單是命意,就因讀者的眼光而有種種:經學家看見《易》,道學家看見淫,才子看見纏綿,革命家看見排滿,流言家看見宮闈秘事⋯⋯」這觀念頗有唯識學...
12 views0 comments
文:麥農
Mar 20, 20174 min read
禪修並非只是一種減壓的技巧:法光法師講座節錄
無論西方或華人社會,許多人把禪修從宗教信仰中抽離,將它視為一種能夠調理身心,有助減壓的應用技巧。無可否認,這種做法具有一定的價值。然而,法光法師在出席慈山寺及香港中文大學禪武醫心智健康研究中心合辦的「禪.生活應用研討會」時,表示禪需要融入到生活的整體當中。...
29 views0 comments
文:麥農
Jan 22, 20177 min read
銀行家、家庭主婦和普通人如何修持六度波羅蜜:宗薩欽哲仁波切講座節錄
我們會把禪修或持咒視為修行,但相信沒有人會認為切洋葱也是種修行。一般而言,我們一天二十四小時,大部分時間都得花在工作上,以及處理生活瑣事,如做家務等等。生活既然如此忙碌,能夠專注禪修、持咒的時間並不多,那麼如何將修行運用或者融合到我們的日常生活中,就變成是一件重要的事了。...
57 views0 comments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