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Search
麥農
Mar 1, 20207 min read
夢參長老示寂前與海雲和上談了些甚麼?:專訪台灣大華嚴寺海雲和上
夢參長老乃享譽佛教界的一代高僧,每日請求與他見面的人有如過江之鯽。然而,長老對海雲和上特別鍾愛,還時常將他掛在嘴邊。夢參長老於去年示寂,在示寂前,長老與這位開門弟子作了甚麼開示呢?海雲和上之前受邀來港,為華嚴學會的新址落成,主持開光灑淨,我們藉此機會向和上請益。受訪時,海雲...
120 views0 comments
文:麥農|圖:麥農
Oct 8, 20183 min read
只須十分鐘,可能有助避免延誤自閉症高危孩子的「黃金治療時間」:陳瑞燕教授籲家長使用免費篩檢網站
香港中文大學心理學系,建立了「免費自閉症風險篩檢網站」,家長只需在網頁上填寫問卷,便能了解自己的小朋友是否為自閉症高危。「網站設立後的短短半年,便有七千多名家長使用過這份問卷,發現其中大概有二千名小朋友存有自閉症的風險。」臨床心理學家陳瑞燕教授是網站的發起人,她於中文大學禪...
104 views0 comments
文:麥農
Jan 13, 20185 min read
尚未見過滄海桑田,卻已看破紅塵的佛系青年:定賢法師講述學佛者應有的處事態度
談及現時一些學佛者的處事態度,不禁令人聯想起最近網絡上的流行用語——「佛系」。「佛系」一詞源自日本,它與佛教其實沒有直接關係,只是借用佛教講求超塵脫俗的價值取向,來描繪一類「任性卻怕麻煩」的人群。他們的特徵,包括將自己的興趣放在首位,喜歡按著自己的節奏生活,對戀愛淡泊,覺得...
227 views0 comments
文:麥農|圖:麥農
Nov 29, 20175 min read
假如達摩祖師生活在這個世代,他會否舉行朱古力禪?——專訪定賢法師
梁武帝問禪宗祖師達摩:「朕即位以來,造寺、寫經、度僧不可勝紀,有何功德?」達摩不諱言道:「並無功德!」達摩如斯的回答,聽在貴為一國之君的梁武帝耳裏會作何感想呢?達摩似乎沒有顧慮這一層面,或許他更在乎的是佛法的真實義。 當達摩明白梁武帝並非相應上乘佛法後,他毅然走上嵩山,並在...
40 views0 comments
文:麥農|圖:麥農
Aug 9, 20175 min read
如何從恨意中解脫:專訪家庭治療師李維榕博士
分手,泛指戀愛關係的結束。然而,對許多人來說,分手並不意味著揮別過去的事。有的時候愛情關係雖已終結,但恨意猶存。恨,有時甚至比愛更能把人束縛在一起。 填詞人黃偉文多年前寫了首歌《你沒有好結果》,其歌詞凝練,勾勒的正是這種「愛情終結,恨意猶存」的情狀——「全都怪你離開我,臨走...
27 views0 comments
文:麥農|圖:麥農
Jul 3, 20177 min read
被聖嚴法師甚深囑咐的人:專訪《聖嚴法師年譜》編者林其賢教授
二十多年前,林其賢教授用了十年時間編撰《聖嚴法師七十年譜》。據說,聖嚴長老與常住法師談及此書時,他的評價是──林其賢比我還了解我自己。 2004年,聖嚴長老首次立下遺囑,咐囑林教授夫婦(郭惠芯女士)為他編修身後年譜。五年後長老修改部分的遺言,但編纂年譜的人選並沒改動。200...
88 views0 comments
文:麥農|圖:麥農
Jun 20, 20175 min read
還歸禪的本來面目:海雲和上教參禪
在傳播佛法的過程中,弘法者會因應社會背景及眾生根機,施設「色聲香味觸」的方便。雖然這豐富了佛教的內容,但同時也呈現出有別於佛陀住世時根本佛法的面貌。而在禪的世界裏,普世概念的禪法雖然豐富了禪的「境界」,亦模糊了它的本來面目。...
26 views0 comments
文:麥農|圖:Tim Liu
May 28, 20175 min read
禪者的處事智慧:德建禪師講述如何放下恐懼
德建禪師是少林寺曹洞正宗第三十一代弟子、少林寺永化堂禪武醫第十八代傳人,亦是嵩山禪院住持。禪師與世無爭,隠居少室山二十多年,潛心鑽研少林禪武醫。他精通醫術,濟世救人,承繼了少林寺絕學「心意把」。 嵩山禪院,座落於河南省嵩山三皇寨。德建禪師習慣每天在四十五度傾斜的龍陽洞屋簷上...
23 views0 comments
文:麥農
Apr 25, 20175 min read
為藍毗尼園尋找二千一百位菩薩:慧光法師在尼泊爾籌建沙彌佛學院
佛經是由佛陀所說,再由他的出家弟子結集成編,並流傳於後世。所謂「非道弘人,人能弘道」,台灣菩薩寺住持慧光法師在訪問中指出,佛法之所以能夠在世間繼續傳承,實有賴出家人的弘揚,所以培養弘法人才是一個重要的課題。 慧光法師在尼泊爾辦了三年的僧伽教育,招收了二十名學生,也積累出一些...
117 views0 comments
文:麥農
Apr 3, 20174 min read
有一種東西不應該放下:洞鈜法師談「禪·生活應用研討會」
為提昇社會人士的身心健康質素及推動禪與生活的結合,早前慈山寺與香港中文大學禪武醫心智健康研究中心合辦「禪·生活應用研討會」,邀請三個界別:佛教、學術、醫護的專家,分別從理論及應用層面討論禪修。 慈山寺的現任住持洞鈜法師在訪問時表示這研討會是「切合現代人對身心健康的訴求」,而...
16 views0 comments
文:麥農|圖:麥農
Mar 24, 20176 min read
菩薩求法,當於五明處求:劉宇光博士講述「五明處」與大乘佛教的關係
「五明處」又稱「五明」,「明」是指闡明事物之理,「五明」即是五種闡明事物之理的學問。這五種學問包括聲明、工巧明、醫方明、因明及內明。聲明指文法學。工巧明泛指與技術、工藝、曆法等相關的學問。醫方明專指醫學。因明大致等同邏輯及知識論。內明就是講述佛教的義理。也就是說,五明處之中...
80 views0 comments
文:麥農|圖:Tim Liu
Mar 8, 20176 min read
為找尋生命意義,而遇上了藏文:廖本聖老師研讀藏文的心路歷程
《實用西藏語文法》的作者廖本聖老師,在大學及研究所主修化學,從未接觸過藏文和梵文的他,卻在1992年服完兵役後放棄化學研究,轉換「跑道」投考中華佛學研究所(法鼓文理學院的前身)修讀佛法與佛典語文。 修讀的過程中,廖老師既沒想過自己是否能學有所成,也沒考慮過學成後的出路;他只...
57 views0 comments
文:麥農|圖:Tim Liu
Jan 11, 20174 min read
藉墨之顏色,呈禪之默照:繼程法師論禪畫創作
書畫是一門藝術。甚麼是「藝術」呢?有人將「藝術」定義為「依各種美感原則,藉各種媒體完成某一件事物或行為的能力。」美學家進一步將藝術的「美感原則」歸納成九種,譬如說幽默、戀愛、寂靜等。以「梁山伯與祝英台」這戲劇為例,它的「美感原則」便是愛情,再透過的「媒體」,包括音樂、文字、...
47 views0 comments
文:麥農 | 圖:佛門網
Dec 16, 20165 min read
學佛而佛學,佛學而學佛:法光法師基於「五根」的教育理念
法光法師去年從香港大學佛學研究中心榮休後,旋即創辦了香港佛法中心,並與斯里蘭卡歷史悠久的Kelaniya大學合辦佛學研究課程。中心今年更增辦中文佛學研究課程。 在接受我們訪問時,法師表示經過一年多的辦學體驗,他發覺「有許多習慣以中文溝通的學員,想系統化地探究佛學,我於是與K...
11 views0 comments
文:麥農|圖:Tim Liu
Dec 8, 20166 min read
繼程法師教我們如何放下禪的包袱——傳承聖嚴法師,超越宗派樊籬
近年不論西方或華人社會,都出現這樣一個現象:任何一種活動,只要配上禪的元素便等同禪,於是這種對於「禪」的詮釋法,令「禪風」迅速充斥於生活中的每個角落。然而,究竟甚麼是「禪」? 繼程法師追隨台灣法鼓山創辦人聖嚴法師習禪,成為他的首位法子。在接受訪問時,他表示我們不能離開佛法談...
345 views0 comments
文:麥農
Nov 10, 20165 min read
身如白雲明月、志篤破邪顯正的明慧法師——明珠佛學社副社長容智寶憶述
每逢農曆的十月及正月,明珠佛學社講室的牆壁上,總掛滿書畫以紀念創辦人明慧法師。佛學社的副社長容智寶(社友稱之為「寶姊」)接受訪問時透露,法師作畫寫字都很隨意,大部分的墨寶都是應信眾請求才寫的。「每當信眾向他要字畫時,無論是詩詞或對聯,我都會要求師父多寫一份。」寶姊就是這樣,...
101 views0 comments
文:麥農|圖:麥農
Nov 5, 20165 min read
以鮮花建構壇城:專訪康卓婷蕾確頓
佛法的傳播過程中,弘法者會因應地域、風俗或眾生的根器,而施設「色聲香味觸」等方便,不過,所謂「方便有多門,歸元無二路」,一切方便的施設,須扣緊成佛之道,才能不偏離佛法。 早前康卓婷蕾確頓(Khandro Thrinlay...
18 views0 comments
文:麥農|圖:麥農
Oct 11, 20166 min read
辯經與快樂:專訪格西多傑詹杜
藏傳佛教僧侶辯經時的拍掌手勢,據聞是有寓意的——以清脆的擊掌聲敲醒人們心中的慈悲與智慧。格西多傑詹杜(Geshe Dorji Damdul)接受我們訪問時,表示辯經有助增長智慧;而人越有智慧,便會越快樂。追求快樂是人的天性,不過我們往往將快樂簡化成欲望的滿足。然而,格西指出...
4 views0 comments
文:麥農|圖:麥農
Sep 29, 20166 min read
暴力與空性:專訪林鎮國教授
中觀學派的三位思想家:龍樹、提婆、蓮華戒都死於宗教暴力之下。中觀學派認為,世間的一切事物都是空的。若以「空」的思想去看暴力事件,那麼是否可以說:暴力事件是空的,事件中的兇手是空的,罹難者也是空的? 台灣政治大學哲學系教授林鎮國,專研佛教哲學。他以暴力事件為例,將抽象的「空」...
61 views0 comments
文:麥農|圖:麥農
Sep 9, 20163 min read
東蓮覺苑廣結善緣的歷史見證:專訪丁新豹教授
屹立在跑馬地山光道的東蓮覺苑,盛載著豐富的歷史。苑內供奉的佛像,所藏的佛經均十分珍貴。對歷史學家丁新豹教授來說,最令他感到特別的,是苑內所懸掛的牌匾對聯。 丁教授專門探討三十年代香港華人社會的形成及發展,他認為:「這些來自五湖四海、不同界別人士所贈送的牌匾,譬如康有為、張學...
17 views0 comments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