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節錄泉慧老法師於菩提學會的講座開示
佛法僧三寶
學佛第一個入門就是皈依三寶。「三」是數量,少了兩樣或多了一個都不行,剛剛好是「三」:佛、法和僧,這三樣加起來就是三寶,指這三樣東西在這世上都是寶。如果這個世間上沒有這三樣東西,眾生的福就很薄了。
佛是我們的教主和導師,法是他講出來的道理,依據他的修持,而明心見性、大徹大悟了解人生的道理,就叫作法。僧就是大眾的意思,不是特定指哪一兩個出家人,任何人有這樣的因緣,都可以出家。出家人的工作是弘揚佛法,這是所有出家人的共同綱目。其次是自己修學佛法,乃至令自己明心見性、大徹大悟、斷煩惱、親見自己的本來面目,所證的和佛一樣。
佛是已覺悟的人
「佛」是「覺」的意思,覺悟什麼呢?簡單而言是:一切法,世間上任何一件事、任何一種物質、任何一種生命,除了因緣都沒法子成立的。一切的事物都是從因緣而生。所以《中論》裏有幾句話:「未曾有一法,不從因緣生,是故一切法,無不是空者。」因為一切法都是從因緣而生起,所以結果都是空的。舉個例子,成就今天講經法會的因緣很多,譬如說燈光、講堂、櫈子、演講者、聽眾和講題,如果沒有這些因緣條件,這個開示可以成嗎?那肯定是不成的。再者,這個講座也不能永遠地做下去,它有時間性,只有十個禮拜。第十一個禮拜就不能再來聽講了。這樣再依此類推,一切法都是因緣而生。
既然是因緣而生,就一定是暫時性存有,到因緣離散的時候,就全都會壞滅。所以是「未曾有一法,不從因緣生。」我們眼所看到的、耳朵所聽到的、嘴巴所可以講得出的,每一樣東西都是從因緣而生。既然一切法都是從因緣而生,所以一切法都無不是空者。正因為一切法是空,所以我們大家都不必太認真,也不必太緊張,更不要太固執,凡事都要看開點,這樣你才會舒服點。
空不是什麼都沒有
佛法中「空」的意思不是什麼都沒有。否定所有存在的東西,這樣子的話,這世界便不成為世界了。試問:我們人可以不吃飯嗎?可以不喝水嗎?下班了可以不休息嗎?可以不睡覺嗎?除了飲食之外,譬如吃一點水果,這是補充我們各種維他命,這些統統都是我們需要的。既然我們需要吃飯、飲水,也要休息和補充維他命,缺少一樣也不可能;既然人生存必須依靠這些東西,為什麼我們說成是空呢?這豈不是自相矛盾?又譬如,社會上人們需要有工作,需要有律師來處理法律上的問題,需要會計師和醫生,乃至各色各樣的學問、職業和工作,種種這些東西的存在才能建構成一個完整的社會。所以佛教的這個「空」字不是什麼都沒有的,相反,空的意思是要我們看開一點,不要每樣東西都不放。
《楞嚴經》談「三如來藏」,其中第一如來藏是「空如來藏」,一切法都是從因緣而生,如「因緣和合,虛妄有生;因緣別離,虛妄名滅。」這四句是講「空如來藏」,講空理,正如剛剛所說,種種因素和合便生起來,便有這件事的存在;因緣別離,就是因緣散。既然一切都是因緣生因緣滅,所以才說是「空」。倓虛老和尚提倡「六字真言」──看破、放下、自在。這幾個字真的是金石良言,你看破了,你便不會看不開,也不會放不下。如果你可以看破也可以放下,那麼你就可以自在。
怎麼才能看破呢?怎樣看得開,就是全靠經文所講的「空」理。如果我們能做得到萬事都不執着,凡事都不為自己,能夠看得破和放得下,你就能夠自在。相反,如果你凡事都給自己壓力的話,讓自己喘不過氣來,那一定不自在的。佛教所講的空理是要我們可以看得破,放得下,才可以得到自在。
什麼是「皈依」?
皈依的「皈」有「皈投」的意思,「依」是「依止」。那麼為什麼我們要皈投依止三寶呢?我們就好像一個初生的嬰兒,如果這嬰兒沒有靠山,他怎麼能生存呢?他的靠山就是他的母親或者其他親人的照顧。所以初生嬰兒要皈投和依止他們。我們是佛教徒,未曾接觸佛法以前,舉手投足,一言一語都可能是違背佛法的。因此,我們要皈投依止一個好的導師,並向他學習。這個最好的導師是誰呢?就是佛寶。所以,第一個就是皈依佛。皈依佛兩足尊,皈依法離欲尊,皈依僧眾中尊。皈依佛不墮地獄,皈依法不墮餓鬼,皈依僧不墮畜生。為什麼我們要皈依佛呢?他憑什麼值得我們皈依叩頭,尊重恭敬他呢?因為佛是兩足尊。
什麼是「兩足尊」?
「兩足尊」是指「佛的福德和智慧兩樣都具足」,表示佛陀夠具資格作為我們的導師,值得我們向他皈投依止。佛受人尊敬是因為他的福德和智慧都圓滿。福要怎樣修呢?我們每一個佛教徒,包括出家和在家,每日所做的,如拜佛、誦經、研學佛法,總之依法修行用功絕對是好事。在佛教而言,如果多點和眾生結緣的話,那麼福報便一定大。相反,如果你不和人家結緣,就一定修不到福。在叢林裏很多剛出家的僧人會以掃地、洗廁所、種菜,為眾生多做一點事作為修福。能夠為大眾的事,好像辦孤兒院、老人院,幫助孤兒寡婦是好事,因為如果他們沒人照顧的話會很淒涼的。如果你去幫助這些人,令他們在物質上和精神上有所幫助,你就結了好緣。這個好緣一旦結了,就算今生他們沒有幫助你,但這個因果是不會滅的,有朝一日他們會幫回你的。佛經有說「假設百千劫,所作業不亡,因緣會遇時,果報還自受」,你幫了別人,有朝一日別人就會來報答你。
如何修智慧?
以佛法的觀點,修智慧就要講經說法。佛教有部經叫《維摩經》,裏面有句話「佛以一音演說,眾生隨類各得其解」,佛說法的音聲是任何一個眾生都有得益的——上根利智的人聽到,沒有半點的懷疑;中等的人聽到,也認為佛陀說的法是針對他而講的,令他們聽得很清楚;下根器的人可能不明白稍微艱深的道理,但他們聽到佛說法時,會感覺佛在為他們說法,沒有任何聽不懂的內容。那麼佛為什麼有「一音演說,眾生隨類各得其解」的能力呢?因為他有智慧。
那怎麼才能有智慧呢?起碼不要飲酒。酒的成分是植物,也不涉及殺生,為什麼飲酒會沒有智慧呢?因為酒精成分會令大腦神經錯亂。人如果不飲酒,智慧的確會增加。其次要多誦經,就算你沒聽過經,專心讀經,慢慢地你就會開智慧。如果你時常讀經,你肯定會心情開朗,智慧也一定會開。佛是做到福德和智慧都圓滿具足,叫做兩足尊。
我們學佛的,每天都要見過佛、拜佛、讚嘆佛、心存尊敬佛,佛才可以加持我們和保佑我們。相反,我們如果對佛不尊重,也不禮拜,也不尊敬供養,和佛完全沒有關係,沒有溝通,那麼佛怎麼加持我們?保佑我們呢?佛在世時,有位在家弟子叫優填王,自從皈依佛後,他每天都想看到佛陀。要是一天他沒有看到佛陀,他會很不安樂。所以即使他是一國之君,百務纏身,但是無論怎麼忙,他每天都會去見佛陀一次。
有一次,佛陀上到忉利天為他的母親摩耶夫人說《地藏經》──在佛陀出世後不久,他母親便去世了。她所生的是人天導師,因為這樣福報,使她去世後生到天上享福。成佛之後,佛陀想報答母親,所以去忉利天為他母親講《地藏經》。──在佛陀上天為母說法的這段期間,優填王沒法看到佛,所以很不開心。於是,他命令一位打金師傅說,依據他描述佛陀長相,打造一尊金的佛像。優填王便把這尊佛陀金像擺在宮殿裏供養。
當佛陀在忉利天為母說法完畢,回到人間時,優填王帶着佛像前往迎接佛陀。當佛陀見到這尊佛像時,也為這尊金佛像授記:你做得好呀,我將來去世之後,你就代表我大作佛事,代表我住持佛法,代表我弘法度生。佛像的起源、緣起就從這時開始。
什麼是「離欲尊」?
皈依法就是離欲尊,我們皈依佛就是皈依他的福德智慧,兩種具足。皈依佛法為什麼叫離欲尊呢?「離」是離開,就是不同它講交情,離開什麼呢?離開欲望。我們的欲望無窮,追求太多。我們的欲望太多主要是因為看不破、放不下。欲望在佛教來說就是財、色、名、食、睡,這是「地獄五條根」。
地藏菩薩是不可思議的。他要眾生度盡,方證菩提。如果地獄未空,就誓不成佛。眾生為什麼不能度盡,地獄眾生為什麼不空呢?因為這五條根:財色名食睡。這五枝柱把地獄撐得很穏固。要用什麼方法讓它清除和倒塌呢?就是要靠佛法。皈依法就是離欲尊。皈依佛法,依佛法去修行、去用功,這樣就可以消除你的財色名食睡,才可以將這五枝柱打下來,沒有這五條柱,地獄才可以空。因此我們必須要修行,每天都用功,不要讓時間空過。
學佛法主要是消除我們的業障,對治我們的煩惱,如果明白這個道理,我們學哪一種佛法都是好的。你的緣是念佛,你就念佛;我的緣是在〈大悲咒〉,我就念我的〈大悲咒〉。但是不可以說〈大悲咒〉好過念佛,都是平等的,都是一樣的。佛也是以平等心為一切眾生說法,願一切眾生依佛的教導,依佛的法理去修行,人人都得到解脫。所以我們皈依佛,皈依法,是要以佛法來滋潤我們的心,令我們沒有煩惱和解脫,明心見性和大徹大悟。因此皈依法就可以離欲尊,可以幫助我們洗淨宿生多世身心的各種業障和煩惱。我們的業障可得以消除,全靠佛法的法水滋潤。所以皈依法離欲尊,是離開我們心中的欲望,以性空般若智慧看破放下自在。
什麼是「眾中尊」?
皈依僧眾中尊。僧是指出家人,他們弘揚佛法,住持佛法,為佛法做事的人,是佛法的繼承者,如果沒有出家人,佛法就難以繼承。所以佛經裏面說「佛法無人說,雖智莫能解,猶如暗室寶,非燈莫能依」。如果佛法沒有人講,沒人宣揚,就算你有智慧,你都不能理解,像《楞嚴經》,即使你懂佛法,但對中國文化不懂的話,你都不可能讀通。所以如果佛法沒有人說,儘管有智慧也不能了解,譬如暗室中的寶物,這間屋子無論有多少的鑽石黃金,如果沒有燈就看不見,全靠燈才可以看到整間屋子都是寶物。
因此我們要多聽經,多親近大德。如果時常聽經,我們得到佛法的滋潤,這完全是依靠三寶,依賴僧寶的宣傳以及弘揚佛法。講一個笑話。妙法寺門口就是大馬路,是貫通元朗和九龍、香港的要道。以前的年初一,洗塵法師要從屯門的妙法寺到九龍跟前輩拜年,他在寺門口嘗試揮手截車,但沒有一部車停下來,即使是空車,司機也不停車。有次有一個司機可能是生意不好,就停車讓他上車,載他到目的地,結果自此以後那司機經常客滿,後來逢遇到和尚都不需要他們再揮手就停車接載他們了。
幾十年前,大家見到和尚,都會講句「大吉利是」,有些人甚至會吐你口水的,這是舊時代的人。現在已經少了很多,最多可能是講「今晚不要賭馬」。如果說見到和尚就不要賭錢,因為會輸,那麼如果見不到和尚就會贏,那你肯定早就發了達,因為在街上不是很多機會見到和尚的;但是還不發達,明顯這就是迷信。其實我們和尚也只是一個專責弘揚佛法的人。
末法時代,如果你看到出家人也算是宿生有善根,宿生有福,如果你沒善根和福分,你也不會看到出家人了。
法師簡介: 泉慧老法師是屯門楞嚴學處住持,原籍廣東省東莞茶山人氏,生於1926年,16歲出家,年20時於韶關南華寺受戒,戒和尚為虛雲老和尚。圓戒後前往江浙兩省參學,曾先後親近有「中國楞嚴王」和「香港楞嚴王」之稱的圓瑛老法師和海仁老法師學習《楞嚴經》,亦在華南學佛院受教於倓虛、定西和樂果三位老法師。
*原文刊登於《温暖人間》368期 2013年9月26日,http://www.buddhistcompassion.org/warm/article/13/3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