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文:麥農

捨得那些捨不得的事


《金剛經》從空性的角度出發,旨在破除一切執著。從佛法的觀點來說,世間一切事物都是眾緣和合而成,沒一個恆久、獨立、不變的自性存在。那麼,我們應如何面對這個緣條件所依存的,虛妄不實的世間呢?《金剛經》提出了答案——「應無所住而生其心」。

初次捧起蔣勳寫的《捨得,捨不得──帶著金剛經旅行》。其副書名──帶著金剛經旅行,乍看下讓我以為只是說作者於旅行時帶著《金剛經》。雖然作者的確攜帶《金剛經》去旅行,並且於途中讀經、抄經,但是我覺得副書名真正要表達的,是以《金剛經》的智慧去觀照不同生命的可能性,並從中領會人生中的各種「捨得」與「捨不得」。

故此,「旅行」不是指去遊覽某個地方,而是指跨越時空,古今中外的人事物,甚至包括小說的虛構世界。而作者的角色就像是一名導遊,帶領讀者暢遊古今,同時運用《金剛經》的思想加以分析。

譬如書中寫到蘇東坡「在市集喝酒,為醉漢推罵,『自喜漸不為人識』。」東坡年輕就享負盛名,初時被推罵大概也覺生氣。但想一想,「名」其實是因緣和合而成的結果。在文壇中他聲譽為文人所熟知,不過,當這條件改變,由文壇轉到鄉下市集,拉車賣菜的,有哪個知道你是「東坡」呢?名氣既是如此的虛妄不實,那麼強行地去執著它等同於自尋煩惱。東坡自喜漸不為人識,可見他於生活中實踐了「無我相」、「無人相」、「無眾生相」的道理。

在閱讀《金剛經》時,由於它的文字淺白、簡單,給人以為它易懂。但是,當離開經文,回到現實生活中,遇到一點風吹草動,又難免跌入經中所說的「我相」、「人相」、「眾生相」的執著。譬如,上班時遇到大塞車、自己或親友生病、病疫流行、飛機亂流,還是無法像經文中所說的「不驚、不怖、不畏」。

要讀懂經文容易,能運用到生活中,卻是那麼困難。這無非是因為我們的「捨不得」。誠如蔣勳在書中說到:「我們如此眷戀,放不了手,青春歲月,歡愛溫暖,許許多『捨不得』。」不過,這些「捨不得」都終將必須「捨得」,畢竟它們總歸只是妄想而已。

書名:《捨得,捨不得 帶著金剛經旅行》 作者:蔣勳 出版:有鹿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2014年11月初版

*原文刊載於《佛門網》 2015-11-03,https://goo.gl/zVE6Nc

18 views0 comments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