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Search
文:麥農
Jun 4, 20185 min read
為何我們不應築起宗派的樊籬:簡述太虛大師與印順導師的宗派態度
佛在世時的佛法,是一味融通,沒有宗派之分的。佛弟子於修行中遇到問題,或者意見上出現紛爭,都只需向佛陀請示,問題便能迎刃而解,因為一切法都是以佛陀的教化為根本。佛陀入滅後,佛弟子對法的詮釋產生了分歧,佛教於是分化成部派佛教,繼而孕育出大乘思想。佛法傳入中國,初期的佛教並沒分宗...
39 views0 comments
文:麥農
Feb 12, 20184 min read
我們都是隱形「富豪」:如來藏學淺說
印度大乘佛教思想有三大學派:中觀、瑜伽、如來藏(佛性)。在《阿含經》或部派佛教中,學者都能夠找到中觀思想與瑜伽學派的思想淵源。然而,關於如來藏的思想淵源,學者間卻有著不一致的看法。支持如來藏學的宣稱,它是源自《阿含經》的「心性本淨說」;反對如來藏學的則表示,如來藏學是「非經...
20 views0 comments
文:麥農|圖:Tim Liu
Mar 8, 20176 min read
為找尋生命意義,而遇上了藏文:廖本聖老師研讀藏文的心路歷程
《實用西藏語文法》的作者廖本聖老師,在大學及研究所主修化學,從未接觸過藏文和梵文的他,卻在1992年服完兵役後放棄化學研究,轉換「跑道」投考中華佛學研究所(法鼓文理學院的前身)修讀佛法與佛典語文。 修讀的過程中,廖老師既沒想過自己是否能學有所成,也沒考慮過學成後的出路;他只...
57 views0 comments
文:麥農
Jan 22, 20177 min read
銀行家、家庭主婦和普通人如何修持六度波羅蜜:宗薩欽哲仁波切講座節錄
我們會把禪修或持咒視為修行,但相信沒有人會認為切洋葱也是種修行。一般而言,我們一天二十四小時,大部分時間都得花在工作上,以及處理生活瑣事,如做家務等等。生活既然如此忙碌,能夠專注禪修、持咒的時間並不多,那麼如何將修行運用或者融合到我們的日常生活中,就變成是一件重要的事了。...
57 views0 comments
文:麥農|圖:麥農
Nov 5, 20165 min read
以鮮花建構壇城:專訪康卓婷蕾確頓
佛法的傳播過程中,弘法者會因應地域、風俗或眾生的根器,而施設「色聲香味觸」等方便,不過,所謂「方便有多門,歸元無二路」,一切方便的施設,須扣緊成佛之道,才能不偏離佛法。 早前康卓婷蕾確頓(Khandro Thrinlay...
18 views0 comments
文:麥農|圖:麥農
Oct 11, 20166 min read
辯經與快樂:專訪格西多傑詹杜
藏傳佛教僧侶辯經時的拍掌手勢,據聞是有寓意的——以清脆的擊掌聲敲醒人們心中的慈悲與智慧。格西多傑詹杜(Geshe Dorji Damdul)接受我們訪問時,表示辯經有助增長智慧;而人越有智慧,便會越快樂。追求快樂是人的天性,不過我們往往將快樂簡化成欲望的滿足。然而,格西指出...
4 views0 comments
文:麥農
Mar 17, 20162 min read
修行人的典範:夏札法王
藏傳佛教寧瑪派大成就者夏札法王(His Holiness Chatral Sangay Dorje Rinpoche)於去年12月30日,在尼泊爾的帕平(Pharping)示寂。四眾弟子及其家人頓失依怙,深感悲慟。 法王的兩位心子司徒仁波切(Kathok Situ...
112 views0 comments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