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Search
文:麥農
Jun 4, 20185 min read
為何我們不應築起宗派的樊籬:簡述太虛大師與印順導師的宗派態度
佛在世時的佛法,是一味融通,沒有宗派之分的。佛弟子於修行中遇到問題,或者意見上出現紛爭,都只需向佛陀請示,問題便能迎刃而解,因為一切法都是以佛陀的教化為根本。佛陀入滅後,佛弟子對法的詮釋產生了分歧,佛教於是分化成部派佛教,繼而孕育出大乘思想。佛法傳入中國,初期的佛教並沒分宗...
39 views0 comments
文:麥農
Mar 28, 20184 min read
何以說《阿含經》總攝八萬四千法藏?簡述《阿含經》的重要性
《阿含經》是學者公認為最早的佛教聖典,它記錄了佛陀住世時應機說法的實況,所以要探究佛陀的本懷,非研習此經不可。不過,《阿含經》傳到中土後,卻未受到重視。有些學者甚至認為,它是佛陀為不堪領受大乘法義的小乘行人而施設的方便。本文旨在論述《阿含經》的重要性,文章分成三部分:一、介...
34 views0 comments
文:麥農
Oct 12, 20176 min read
是甚麼東西令我們不得自由?又有哪些方法可對治?——《雜阿含經會編》選讀(二)
上文提及闡陀比丘雖然已經明白了「三法印」,但是卻不喜歡一切諸行是空的道理。他並非在質疑三法印,而是對這道理感到困惑:假如一切事物都是空的話,那麼現在做善事的這個我,將來是否能得到福報。闡陀比丘向僧團的上座比丘訴說心中的困惑,不過大家都沒能為他解惑。後來,闡陀比丘向阿難尊者請...
14 views0 comments
文:麥農
Sep 23, 20175 min read
既然一切法無我,那麼學佛的這個我又是誰?——《雜阿含經論會編》選讀(一)
《雜阿含經》第二六二經與印順導師的《雜阿含經論會編》四十五經,所講的都是同一部經——《闡陀經》。這部經是佛陀入滅後不久,阿難尊者為闡陀比丘所講述的,其內容是有關佛陀對迦旃延尊者的開示。本文節錄台灣福嚴佛學院講師開仁法師,早前於妙華佛學會舉行的講座內容。講座的節錄內容,將分成...
18 views0 comments
文:麥農
Sep 9, 20177 min read
印順導師的佛陀觀(二):部派、大乘佛教的佛陀觀及印順導師的抉擇
上文圓波法師介紹了古印度的文明發展及流行的思想,而這些思潮可歸納為斷見與常見的二種極端思想。在這樣的氛圍下,釋尊建立實現解脫的中道。本文整理了圓波法師簡述釋尊一生的行誼,介紹部派時期、大乘佛教的佛陀觀,以及印順導師如何在眾多的觀點中作抉擇。 釋尊一生的行誼...
21 views0 comments
文:麥農
Aug 30, 20175 min read
印順導師的佛陀觀(一):古印度文明與佛法的興起
佛教起源於印度,而在流傳過程中,因地區、習俗等等條件的影響,讓佛教呈現出不同的風貌。不同風貌的佛教,不單是形式上的差異,甚至連思想內涵,也有著難以圓融的差別。以佛陀觀為例,不同思想體系的佛教有著截然不同的佛陀觀。本文節錄圓波法師早前在妙華佛學會舉行的「印順導師的佛陀觀」講座...
5 views0 comments
文:麥農
Mar 20, 20174 min read
禪修並非只是一種減壓的技巧:法光法師講座節錄
無論西方或華人社會,許多人把禪修從宗教信仰中抽離,將它視為一種能夠調理身心,有助減壓的應用技巧。無可否認,這種做法具有一定的價值。然而,法光法師在出席慈山寺及香港中文大學禪武醫心智健康研究中心合辦的「禪.生活應用研討會」時,表示禪需要融入到生活的整體當中。...
29 views0 comments
文:麥農 | 圖:佛門網
Dec 16, 20165 min read
學佛而佛學,佛學而學佛:法光法師基於「五根」的教育理念
法光法師去年從香港大學佛學研究中心榮休後,旋即創辦了香港佛法中心,並與斯里蘭卡歷史悠久的Kelaniya大學合辦佛學研究課程。中心今年更增辦中文佛學研究課程。 在接受我們訪問時,法師表示經過一年多的辦學體驗,他發覺「有許多習慣以中文溝通的學員,想系統化地探究佛學,我於是與K...
11 views0 comments
文:麥農|圖:麥農
Jul 17, 20162 min read
無我的論證
佛教提出「無我論」主要對治流行於古印度的兩種極端思想:斷滅論和常見論。斷滅論者主張人死如燈滅、沒有輪迴、業報等;常見論者則宣稱有個永恆不變的實體或本體,如靈魂或自我。 「無我」在佛法中是個重要的概念。不過,要正確地掌握這概念並不容易。本文嘗試以論證的表述方式,來分析「無我」...
8 views0 comments
文:麥農|圖:Tim Liu
Jun 25, 20165 min read
越簡樸 越快樂:專訪禪修導師烏普居士
烏普居士(Upul Gamage),斯里蘭卡人,十五歲開始修習禪修,於七十年代遇上葛榮(Godwin Samararatne),其後跟隨他學習禪修,並協助葛榮管理尼藍毗佛教禪修中心(Nilambe Buddhist Meditation...
29 views0 comments
文:麥農
May 13, 20162 min read
從浴佛節、衛塞節談佛誕及其意義
明天(農曆四月初八)是浴佛節,各道場均舉行浴佛法會,以示慶祝佛誕。然而一些佛教徒不會在四月初八慶祝佛誕,而是在衛塞節慶祝。甚麼是衛塞節呢?它和浴佛節有何差別呢? 浴佛節和衛塞節相差七天 佛陀誕生的確實時間眾說紛紜,大致有兩個──衛塞節、浴佛節,這主要源於佛教流傳的兩條路線來...
40 views0 comments
文:麥農|圖:麥農
Apr 8, 20165 min read
佛法的護心者:專訪性空法師
某日,我在弘法精舍的大殿中,看到性空法師拿著念珠走過,遂引起了我的好奇。法師給人感覺是位南傳佛法的實踐者,為何他會拿著念珠念佛呢?他念的又是哪尊佛? 性空法師在接受訪問時表示:「我有時候念佛,有時候念觀音菩薩,也會持文殊菩薩心咒;我有時候甚至甚麼都不念,單純地藉由念珠的觸感...
435 views0 comments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