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Search
文:麥農|圖:麥農
Oct 8, 20183 min read
只須十分鐘,可能有助避免延誤自閉症高危孩子的「黃金治療時間」:陳瑞燕教授籲家長使用免費篩檢網站
香港中文大學心理學系,建立了「免費自閉症風險篩檢網站」,家長只需在網頁上填寫問卷,便能了解自己的小朋友是否為自閉症高危。「網站設立後的短短半年,便有七千多名家長使用過這份問卷,發現其中大概有二千名小朋友存有自閉症的風險。」臨床心理學家陳瑞燕教授是網站的發起人,她於中文大學禪...
104 views0 comments
文:麥農|圖:麥農
Aug 9, 20175 min read
如何從恨意中解脫:專訪家庭治療師李維榕博士
分手,泛指戀愛關係的結束。然而,對許多人來說,分手並不意味著揮別過去的事。有的時候愛情關係雖已終結,但恨意猶存。恨,有時甚至比愛更能把人束縛在一起。 填詞人黃偉文多年前寫了首歌《你沒有好結果》,其歌詞凝練,勾勒的正是這種「愛情終結,恨意猶存」的情狀——「全都怪你離開我,臨走...
27 views0 comments
文:麥農|圖:麥農
Jul 3, 20177 min read
被聖嚴法師甚深囑咐的人:專訪《聖嚴法師年譜》編者林其賢教授
二十多年前,林其賢教授用了十年時間編撰《聖嚴法師七十年譜》。據說,聖嚴長老與常住法師談及此書時,他的評價是──林其賢比我還了解我自己。 2004年,聖嚴長老首次立下遺囑,咐囑林教授夫婦(郭惠芯女士)為他編修身後年譜。五年後長老修改部分的遺言,但編纂年譜的人選並沒改動。200...
88 views0 comments
文:麥農|圖:麥農
Mar 24, 20176 min read
菩薩求法,當於五明處求:劉宇光博士講述「五明處」與大乘佛教的關係
「五明處」又稱「五明」,「明」是指闡明事物之理,「五明」即是五種闡明事物之理的學問。這五種學問包括聲明、工巧明、醫方明、因明及內明。聲明指文法學。工巧明泛指與技術、工藝、曆法等相關的學問。醫方明專指醫學。因明大致等同邏輯及知識論。內明就是講述佛教的義理。也就是說,五明處之中...
80 views0 comments
文:麥農|圖:Tim Liu
Mar 8, 20176 min read
為找尋生命意義,而遇上了藏文:廖本聖老師研讀藏文的心路歷程
《實用西藏語文法》的作者廖本聖老師,在大學及研究所主修化學,從未接觸過藏文和梵文的他,卻在1992年服完兵役後放棄化學研究,轉換「跑道」投考中華佛學研究所(法鼓文理學院的前身)修讀佛法與佛典語文。 修讀的過程中,廖老師既沒想過自己是否能學有所成,也沒考慮過學成後的出路;他只...
57 views0 comments
文:麥農
Jan 22, 20177 min read
銀行家、家庭主婦和普通人如何修持六度波羅蜜:宗薩欽哲仁波切講座節錄
我們會把禪修或持咒視為修行,但相信沒有人會認為切洋葱也是種修行。一般而言,我們一天二十四小時,大部分時間都得花在工作上,以及處理生活瑣事,如做家務等等。生活既然如此忙碌,能夠專注禪修、持咒的時間並不多,那麼如何將修行運用或者融合到我們的日常生活中,就變成是一件重要的事了。...
57 views0 comments
文:麥農
Nov 10, 20165 min read
身如白雲明月、志篤破邪顯正的明慧法師——明珠佛學社副社長容智寶憶述
每逢農曆的十月及正月,明珠佛學社講室的牆壁上,總掛滿書畫以紀念創辦人明慧法師。佛學社的副社長容智寶(社友稱之為「寶姊」)接受訪問時透露,法師作畫寫字都很隨意,大部分的墨寶都是應信眾請求才寫的。「每當信眾向他要字畫時,無論是詩詞或對聯,我都會要求師父多寫一份。」寶姊就是這樣,...
101 views0 comments
文:麥農|圖:麥農
Sep 9, 20163 min read
東蓮覺苑廣結善緣的歷史見證:專訪丁新豹教授
屹立在跑馬地山光道的東蓮覺苑,盛載著豐富的歷史。苑內供奉的佛像,所藏的佛經均十分珍貴。對歷史學家丁新豹教授來說,最令他感到特別的,是苑內所懸掛的牌匾對聯。 丁教授專門探討三十年代香港華人社會的形成及發展,他認為:「這些來自五湖四海、不同界別人士所贈送的牌匾,譬如康有為、張學...
17 views0 comments
劉錦華、麥農
Aug 26, 20165 min read
還原《維摩詰所說經》般若中觀的思想與特色
本文以明珠佛學社社長劉錦華先生論《維摩詰所說經》解題的長文為本,蒙劉先生允諾,由本網記者麥農整理而成。 《維摩詰所說經》,簡稱《維摩詰經》或《維摩經》。經中的主角維摩詰居士,是一位大乘在家菩薩。他智慧神通無礙,為了啟發佛弟子的求道心,悟入大乘殊勝、無礙的解脫境界,便以種種異...
59 views0 comments
文:麥農|圖:麥農
Jul 26, 20164 min read
法華王遠參老法師:專訪關二姑
香港佛教界有四大王:茂峰老法師是慈悲王,筏可老法師是福報王,海仁老法師是楞嚴王,遠參老法師是法華王。遠參老法師因專弘《妙法蓮華經》(以下簡稱《法華經》),並有獨特的見解,故香港佛教界稱他作法華王。 法華王遠老法師(1873-1966)依據《法華經》,提出佛教有權實之別,並主...
38 views0 comments
文:麥農|圖:Tim Liu
Jun 25, 20165 min read
越簡樸 越快樂:專訪禪修導師烏普居士
烏普居士(Upul Gamage),斯里蘭卡人,十五歲開始修習禪修,於七十年代遇上葛榮(Godwin Samararatne),其後跟隨他學習禪修,並協助葛榮管理尼藍毗佛教禪修中心(Nilambe Buddhist Meditation...
29 views0 comments
文:麥農|圖:麥農
Jun 6, 20164 min read
大護法嚴寬祜老居士——專訪崔常敏居士
佛法能夠住世,除了仰賴弘法者的積極弘揚之外,還要依靠護法們的保護。嚴寬祜、崔常敏夫婦二人創辦佛經流通處,除了積極流通佛法,亦不忘護佛法藏。於這次訪問的過程中,崔常敏老居士透露有許多珍貴的佛典,其實是他們從廢紙堆中「搶救」下來的。 創辦佛經印送處...
64 views0 comments
文:麥農|圖:麥農
Apr 5, 20164 min read
佛典翻譯家:專訪嚴曙東先生
1998年,覺光長老申請佛誕為法定假日。然而,那些英文申請文件是誰翻譯的呢?佛理深奧,禪偈艱澀,即使較現代的《護生畫集》,其字句也極為隱晦,又該如何將它譯成英文呢? 翻譯,是從一種文字到另一種文字的轉變,就像是從一種樂器轉換成另一種樂器的演繹,音調雖然有所差異,但是一位高明...
34 views0 comments
文:麥農|圖:Tim Liu、慈山寺
Mar 9, 20163 min read
以境說法 妙華慈音:特殊需要學生參學日
由慈山寺與香港中文大學心理學系合辦的「妙華慈音:特殊需要學生參學日」,於2月28日圓滿結束。慈山寺住持洞鈜法師在致詞時表示,希望通過這樣的活動,向大眾傳達正確觀念,關懷並尊重弱勢群體。 同時,主辦團體希望透過寺院舉辦的音樂會及工作坊,達到「以境說法」的目的。中文大學校長沈祖...
20 views0 comments
文:麥農|圖:Tim Liu
Feb 22, 20165 min read
無緣大慈,同體大悲——慈山寺互動音樂會
慈山寺與香港中文大學心理學系將於2月28日,在慈山寺舉行「妙華慈音──特殊需要學生參學日」,並於大雄寶殿前舉行一場互動的音樂會。主辦單位希望自閉症患者藉由音樂,得以表達自己,並寄望透過這個活動,讓大眾對自閉症患者有正確認識。...
21 views0 comments
文:麥農|圖:麥農
Feb 18, 20167 min read
謹守唯識家風 佛教法相學會──專訪陳雁姿博士
唯識思想乃唐代時期由三藏玄奘法師傳入中土。法師逝世後,唯識學於數十年間迅即衰落,其重要典籍及研究方法幾近失傳。雖然民國時期曾出現復興唯識學的契機,可惜未能延續下去。 可幸研究唯識的方法由佛教法相學會的創會人羅時憲先生植根香港。學會創立至今,為佛教界培育無數弘法人才,並開展居...
86 views0 comments
文:麥農
Feb 3, 20165 min read
法的療癒──佛典中的療病觀,杜正民老師
杜正民教授任教於台灣法鼓文理學院,也是前法鼓佛教學院副院長,在一次不經意的身體檢查中,被確診罹患肝癌。這位自嘲「被聖嚴師父關在象牙塔」的佛學教授,如何面對來勢洶洶的癌細胞呢? 病苦令杜教授重新體驗、思惟佛法。早前,杜教授於法鼓山香港道場九龍會址舉行講座──「法的療癒──佛典...
21 views0 comments
文:麥農|圖:Tim Liu
Jan 22, 20164 min read
與南懷瑾之間的君子一諾 ──青年書局老闆陳明濱
「我和南懷瑾老師之間並沒有簽署任何合約,大家的合作只靠口頭上的承諾、協議。」代理南懷瑾著作將近三十年的青年書局老闆陳明濱,娓娓道出自己與南老先生的緣份。 青年書局位於北角那條新舊交融、頗富歷史的渣華道。走在這條街道上,舉目都是林林總總的招牌,各式商舖雜陳,如食店、雜貨舖、海...
36 views0 comments
文:麥農|圖:麥農
Jan 7, 20165 min read
調心者──臨床心理學家陳瑞燕教授
「隆重的場合,我才會穿唐裝。我是中國人嘛,這是一種民族尊嚴。」陳瑞燕教授不疾不徐地說著她穿著唐裝的來由。她臉上自然綻放著親切的笑容,伴隨爽朗的笑聲,剔除了我對她「嚴肅」的印象。 陳教授是位國際知名的腦神經科學家及臨床心理學家,研究的是大腦認知功能。在修行上,她修學禪宗,是一...
52 views0 comments
文:麥農|圖:Tim Liu
Dec 16, 20155 min read
從歷史的角度談學習佛法──專訪鄧家宙博士
從事歷史研究的鄧家宙博士,本身是位佛教徒。歷史學者與佛教徒,前者追求歷史的真相,後者尋求生命的美善。當兩者發生碰撞時,鄧博士如何處理呢?歷史學家如何有意義地談論歷史事件,而不落入常人的八卦呢?他又是如何利用歷史研究修持佛法呢? 歷史與佛學的共通點...
14 views0 comments
bottom of page